昨夜,一场由西安开往乌鲁木齐的货运列车在甘肃境内发生罕见脱轨事故,引发广泛关注。据悉,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,但导致沿线部分铁路运输暂时中断。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目前现场清理及线路修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。
事故发生于今日凌晨3时17分,载有化工原料及日用品的X3807次货运列车行驶至兰新线张掖段时,后部车厢突然发生脱轨。目击者称,伴随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,多节车厢倾斜偏移,部分货物散落边坡。列车驾驶员第一时间启动紧急制动系统并向调度中心报告险情。
铁路部门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,组织工程、机务、电务等专业人员赶赴现场。凌晨4时许,首批救援人员携带照明设备及大型器械抵达事故路段。经初步勘查,脱轨共涉及9节车厢,其中5节完全脱离轨道,4节呈倾斜状态。由于事发地段位于戈壁滩,地形开阔且远离居民区,未对周边群众安全造成威胁。
“我们优先确保现场安全,防止次生事故发生。”现场指挥部负责人表示。救援人员首先对车厢进行了固定处理,并检查危险品装载情况。确认无泄漏风险后,工作人员开始组织轨道修复作业。截至发稿时,两台重型起重机已吊装复位7节车厢,工务人员正在更换受损轨枕和钢轨。
受事故影响,兰新线上下行线路中断运行6小时。铁路部门紧急调整20余趟客运列车运行方案,其中8趟列车改为经临哈铁路绕行,12趟普速列车在沿途车站停靠待避。乌鲁木齐铁路局开通24小时客服热线,为旅客办理全额退改签业务。正值暑期运输高峰,各车站增派工作人员做好旅客引导和解释工作。
关于事故原因,专业技术人员初步排查发现,事发路段轨道几何尺寸存在轻微偏差。进一步调查显示,近日当地持续高温天气可能导致钢轨应力变化,加之夜间货车轴重较大,多重因素叠加引发脱轨。具体原因仍需通过列车黑匣子(轨道运行监控记录装置)数据分析后方能最终确定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脱轨事故处置过程中多项新技术得到应用。救援人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快速建立事故现场数字模型,为制定救援方案提供精确数据支持;同时启用铁路应急指挥平台,实现现场视频与各级指挥中心的实时传输。这些技术手段大幅提升了救援效率,较同类事故处理时间缩短约40%。
生态环境部门监测显示,事故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。散落的货物主要为日用百货和工业原料,救援过程中已采取防尘防散落措施。当地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三天无降水,有利于现场清理作业完成。
截至今日15时,下行线路已恢复通车,上行线路预计今晚20时可完成修复。铁路部门表示,将全面开展线路安全排查,重点加强对高温区间轨道参数的监测频次,同时优化极端天气下的行车组织方案。
本次事件再次凸显铁路货运安全管理的复杂性。随着我国铁路货运量连续多年增长,重载列车运行频次不断增加,基础设施维护面临新挑战。业内专家指出,需进一步强化“技防+人防”措施,特别是在气候条件多变的西部地区,应建立更完善的环境因素与行车安全关联预警系统。
尽管事故得到快速有效处置,但铁路部门仍表示将深刻反思。据悉,全国铁路系统将于下周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货运安全专项检查,重点排查轨道状态、车辆设备及应急处置预案等方面的安全隐患,确保暑期运输安全稳定。
夜幕降临,事故现场依旧灯火通明。检修工人正在对修复后的线路进行最后检测,他们的身影在探照灯下拉得很长。明天日出时分,这条连接东西部的铁路大动脉将恢复往日的繁忙,而今晚的这场紧急救援,将成为无数铁路人守护运输安全的又一个注脚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淮安新闻网 于 2025-09-21 12:43:16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huaian.me/wen/10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