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的夜幕早早降临,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却灯火通明。村口聚集着上百人,他们手中挥舞着国旗,不停向道路尽头张望。人群中,76岁的张爱玲不断擦拭着眼角的泪水,她已经这样等待了整整55年。
今天,她终于要见到被拐离家的儿子。
这条漫漫回家路,走了半个多世纪。
时间回溯到1969年清明节的第二天。4岁的张建军在村口槐树下玩耍时失踪。张爱玲回忆道:“我刚转身回家倒杯水,再出来孩子就不见了。那天他穿着我亲手缝制的蓝布衫,口袋里还装着两颗红枣。”从此,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陷入了一场无尽的噩梦。
张建军的父亲张爱国骑着自行车跑遍了附近十几个县市,贴寻人启事、问线索,甚至一度因张贴启事被当作“投机倒把”分子抓去批评教育。即便如此,他仍然没有放弃。“孩子丢了的第三年,我父亲因为长期奔波劳累,得了重病去世。临终前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说,一定要把建军找回来。”张爱玲哽咽着说。
转机出现在2016年。公安部建立的“打拐DNA系统”升级,张爱玲的血样被重新录入比对。与此同时,在2000公里外的福建省泉州市,一位名叫林建明的中年男子正在为自己模糊的身世困惑不已。
“我记忆中家乡有很多枣树,冬天会下很大的雪。养父母对我很好,但我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。”林建明说。在妻子的鼓励下,他于2020年到当地公安机关采集了血样。
2023年11月,比中的消息传来。经过三次复核确认,林建明就是55年前被拐走的张建军。
“接到电话时我正在厨房做饭,手抖得连锅铲都拿不住。”张爱玲回忆认亲前的那一刻,“警察说找到了,我儿子还活着,我当场就跪在地上哭了起来。”
而对于林建明来说,这个结果既意外又在意料之中。“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来总是梦见一片枣树林,和一个穿着蓝色衣服的女人的背影。”
认亲仪式安排在2023年12月中旬。公安机关特意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师陪同双方见面。当林建明走下汽车的那一刻,张爱玲颤抖着伸出手,轻轻抚摸着他左眉梢的疤痕:“这是你三岁时磕在门槛上留下的,还记得吗?”
母子相拥而泣的那一刻,在场许多人都不禁流下眼泪。这个拥抱,他们等了整整55年。
据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截至目前,“团圆”行动已成功找回11198名失踪被拐儿童,其中失踪时间最长的达74年。仅2023年一年,就成功找回2120名未成年人。
科技的进步为寻亲工作带来了革命性变化。DNA检验技术从最初的16个位点增加到现在的28个位点,比对准确率大幅提升。人脸识别、大数据研判等新技术的应用,也让寻亲工作如虎添翼。
但技术的背后,是无数公安民警持之以恒的努力。负责此案的民警王警官告诉记者,此案跨越半个多世纪,许多原始资料已经遗失,他们先后走访了23位相关人员,排查了87条线索,最终才锁定目标范围。
“每个案例都是一部血泪史。当我们把失散多年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时,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王警官说。
如今,张建军决定在生母身边多住些日子,弥补错过的时光。“我错过了父亲的葬礼,不能再错过母亲的晚年。”他说,养父母也很支持他的决定,“爱不是分割,而是叠加。”
夜幕深沉,村子里渐渐安静下来。张爱玲家的灯光却依然亮着,母子俩有说不完的话。桌上放着一盘红彤彤的枣子,那是母亲特意为儿子准备的——就像55年前那个春天的早晨,她往儿子口袋里塞的两颗红枣一样。
这条漫漫回家路,虽然走了55年,但终究抵达了终点。而在全国范围内,还有成千上万个家庭仍在寻找亲人的路上艰难前行。他们的故事,构成了这个时代最令人心碎也最充满希望的篇章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淮安新闻网 于 2025-09-20 11:37:40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huaian.me/wen/999.html
上一篇
滚烫的青春